By Lady J
作者 Denis Mourlane是德國心理學博士、心理治療師,也是體育教練協會的心理諮商顧問,透過他的研究成果以及臨床諮詢/提供訓練的經驗,整理成這本著作,整體而言淺顯易懂。先說說這本書的重點吧~
什麼是心理韌性(Resilienz 或 RQ)?
韌性/彈性源自物理學的概念,描述一個物體在接受某種外力後,回復原狀的能力。人類也有這種能力,而且可以透過後天訓練而增強。是一種恢復力,一種讓自己從挫敗中復原的能力,還有助於聰明地支配個人有限的資源(詳提升心理韌性技巧第2項如後)。不禁讓我想到,既然是韌性/彈性,大量使用會不會造成彈性疲乏呢?XD
高RQ的性格特質
煥發自信與客觀的精神
具備良好的理解力與判斷力,而且能透徹分析情況
從整體表現看來,高RQ的人顯得很平衡,很了解自己
擁有內在的平靜
設定清楚的目標,並堅持不懈及高度自律,持續朝目標邁進
懷有同理心,願意放下既定的想法,傾聽他人的心聲
具有幽默感,能把負面事物當成生活的一部分
以上7個特質,想想自己擁有的少呢?雖然這樣的反思準確度有待商榷(畢竟每個人手上那把尺的刻度大小都不一樣,關乎每個人認識自己的程度、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、自信程度、樂天程度...),但就讓這7個特質作為我們努力的目標吧~
心理韌性的7大組成要素
調整情緒:將負面情續轉為正面情緒的過程,是轉換而不是壓抑情緒,是構成心理韌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,讓我們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,不被當下情緒牽著走。
控制衝動:有效掌控突如其來的衝動,尤其在壓力的狀態下,是一種自制力,也是自律。
分析原因:給自己充份的時間分析情況,並擅於為負面的情緒尋找真正的緣由。
持有同理心:讓人在面對問題時,不至於出現強烈的負面情緒。
保有務實的樂觀精神:認為事情會出現正向發展的信念與態度。
設定明確的目標:有著明確的目標並具備足夠的自制力,確實按照預定計畫如期貫徹目標。而且這個目標著眼於目標是帶來的樂去/喜悅,而發向別人證明自己並不卑微或沒有價值。
相信自我效能: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身處境的信念。
提升心理韌性的10種技巧
作者提醒,不需要把10種技巧當成一整套的訓練計畫,而是輕鬆的當作靈感泉源,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即可。因此,摘述幾個自己覺得相當重要的如下:
愛它、改變它或離開它:「愛它」意味著改變我們自己,要嘛接受它,要嘛轉念。「改變它」或「離開它」則是我們轉換外在環境經常使用的策略。
檢視自我能力的影響範圍:作者建議在採取任何處理策略前(上述的改變自己或改變環境),先仔細審視自己是否有辦法改變/影響當前的狀況,因為個人資源有限,把精力跟時間浪費在我們無法改變的事物上,是沒有意義的,如果試圖改變卻半途而費,也是白白浪費能量。
美國當代神學家萊霍德𑁦尼布爾說過:「神啊!賜給我平靜,讓我能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事物!賜給我勇氣,讓我能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事物!並賜給我智慧,讓我能區別這2者。」
面對無法改變的狀況,作者建議10項最佳因應策略為:
脫離當前的處境
再次考慮是否有改變情況的可能性
保持平和、冷靜、有耐心,並堅定地採取正確步驟
發現自己無法改變的狀況所具有的意義(為磨難賦予積極正向的意義)
為自己生活設下新的目標
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保持距離(多關注別人,或許有人處境更糟,需要你的幫忙)
與朋友保持聯絡
如實接受自己的處境
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以影響的事物上,而非那些已經造成個人負擔的事實
以上,雖然都看得懂,也都知道,但知易行難,真的遇到時,真的好難做到,需要多大的勇氣、多少的修行啊~
形塑新思維的能力:
希臘哲學家艾比克泰德說:「困擾我們的不是那些事物,而是我們對那些事物的看法。」
美國心理學家暨認知行為療法之父亞伯特𑁦艾里斯曾提出A-B-C模式,目前許多治療師將此模式應用於臨床心理治療,包括以下5個步驟:
A(Activating Event 情境):找出那些情境總是讓你進入負面的情緒狀態
C(Consequence 情緒或行為的結果):確認這些情境讓自己出現哪些情緒、行為
B(Believe System 信念系統):探索哪些態度、想法導致你出現這些情緒、行為
E(Effect 效果):詢問自己,希望能讓自己出現何種新的情緒、行為
D(Dispute 駁斥):尋找新的態度、想法讓自己產生新的情緒、行為,並駁斥舊思維
對於不習慣尋求心理諮商協助的亞洲社會,在需要自我心理建設的時候,或許這5個步驟是個方向,可以作為參考,但真要能自問自答、理出頭緒並找到答案,仍然需要多強大的內心啊!
測知情緒的變化:察覺甚至掌握自己的情緒變化,這裡作者點出了經驗不足的心理諮商師常犯的錯誤:聽完案主陳述後,立刻與案主一起討論如何處理當前的問題。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,再次聚焦於案主的情緒反應(在這個事件中,感受到什麼情緒、有什麼感受),甚至找出相關情境下曾出現何種特定情緒。很多案例顯示,案主驚覺自己經常出現某種感覺時,問他感覺何來?他們多能立即回答,因為他們大多知道,這感覺源於某個童年或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。
而在這方面幫助自己的方式則是:如果感受到自己身處的困境不斷帶給自己某種感覺時,務必讓自己暫停下來,仔細留意當時自己的腦子裡曾閃過那些想法,然後檢驗這些想法是否屬實。如果確認情緒/情緒的激烈程度與事實不相稱時,就是過度的情緒反應,表示已經撞向漂浮在自己心裡的冰山了(冰山的解釋詳下一項)。
融化心裡的冰山:常見的心理冰山包括「想做好事情就得自己來」、「我有責任讓所有人都過得不錯」、「我在這方面就是能力不足」、「生活應該充滿樂趣」、「一定要完美」。我直接理解成「自己堅持應該要怎樣、一定要怎樣的執念」,簡稱作繭自縛。
提升專注力:藉此強化心理韌性的技巧有2個要點:(1)消耗能量之後,必須適時讓自己充電,以恢復能量。(2)不應讓注意力持續停留在對於過去的回憶、對於未來的期待或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,而應該專注於當下的生活、工作、行動,活在當下。這種專注的能力與「自律」的概念有高度一致性,它因此和「控制衝動」有緊密關聯。如何提升專注力呢?做法包括:做就對了(專注於當前的工作,淡化腦中所有雜念)以及靜坐冥想(可惜每次冥想都睡著的我,至今未能突破昏睡的召喚)。
其餘技巧還有「避開思維的陷阱」、「察覺事物的正面性」、「建立與他人的連結」、「發揮仁愛的精神」等,作者也用了一整個章節,帶大家用運用上述的概念與技巧,從<<賈伯斯傳>>的內容審視賈伯斯的心理韌性商數,同時帶大家檢視自己性格裡,有多少「賈伯斯」呢?
閱讀至此,實在好奇如何測得一個人的心理韌性商數,所以網路上找了幾組題目如下:
可惜根據個人跟朋友的親身經驗歷,都對各種測驗、量表、評量的題目與結果可靠性有著過高度懷疑,包括這份心理韌性量表的題目亦然,不一定要送出答案看結果,光看題目就可以非常有感,有一種標準答案呼之欲出感...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版本,或是其他測量方式。
同樣以「心理韌性」作為書名或主軸的書籍不少,我同時預約的另一本前面還有30人排隊,近期出版的又太新尚未入館藏,至截稿時間,只有這本到手,之後如果有新發現再補充囉~
至於為什麼選這個主題呢?其實,又是一次誤打誤撞。原先是有感於不論面對競賽、考試、求職...等競爭,總會遇到前一個對手超強表現超好、對手有主場優勢、比數落後、題目難發揮、幸運之神不在我這邊...等困境,面對龐大壓力時,如何冷靜沈著應對,逆境中抗壓,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,要能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,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」的正常發揮甚至有腎上腺素大爆發的表現,除了天生心臟大顆、神經大條之外,一定有鍛鍊的方式讓自己更強大,因此想找心理素質培養的相關書籍。而「心理韌性」這主題,比較像經歷大風大浪後如何從困境中求生存甚至重生,範圍更廣更大些,時間軸拉更長些,我想了解的心理素質(著重於當下的抗壓與穩定)只是其中一小部分,本書中較少著墨,因此,如果有人知道這個主題的書,請推薦給我喔~
但不論是強敵壓境當下到沉著冷靜,還是重大挫折後的復原,結果是一樣的:內心平靜的人,勝出!
作者:丹尼斯.穆藍納
出版社:究竟
出版日期:2015/12/28
ISBN:9789861372143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