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Lady J
本書20個章節,依語言使用人口(含母語及第二外語)選取前20大,從以倒數的方式介紹,從最少的移往最多人使用的,依序是:越南語、韓語、泰米爾語、土耳其語、爪哇語、波斯語、旁遮普語、日語、斯瓦希里語、德語、法語、馬來語、俄語、葡萄牙語、孟加拉語、阿拉伯語、印地-烏爾都語、西班牙語、漢語、英語。地球上75%的人可以用以上其中一種語言溝通,理論上,只要精通英語、漢語、西班牙語、印地-烏爾都語,就可以輕鬆悠遊幾乎整個世界。
作者作者Gaston Dorren是語言學家,精通16種語言,為了寫這本書,花了1年時間研究越語,因此第一章節「越南語:翻閱語言學大山」主要記錄個人學習越語的心路歷程,從幾乎要放棄到前往越南3個月,用詼諧幽默的口吻敘述這一路的艱辛。
例如作者在河內的時候,覺得當地人在公眾面 前似乎活在C大調(civil)裡,常常會調整到F大調(friendly)。當然,他們跟別人一樣,有時會感受到升A大調(anger)、降B大調(blues)或D大調(desperation),但他們的公眾行為不會調整到這些音調,只會從C大調轉為c小調,或從F大調轉成f小調。
又例如,作者形容自己前往越南之前,越語的進步來到了看到一句越文時,腦袋能閃過下列思緒:
我看這段好有感覺,喚起我的學習語言日子(英語除外),猶如跑馬燈般一幕幕從眼前閃過,而每幕都長這樣啊~
此外,把作者搞瘋的,還有聲調(對於母語沒有聲調的朋友來說,真的苦)、長幼尊卑用詞不同(跟韓文類似,但韓國人初次見面就先問對方年齡,越南人會先猜,實在猜不出才會詢問)、量詞(這個我可以,終於)。
誠如作者所說,語言學家目的是要了解語言,所以部分語言的介紹較偏重語言學分析(西語、阿語)、語言比較(俄語)或歷史演變(土語),略為艱澀難懂,讓我一秒閃神,因此,以下僅就我學過的語言,用自身學習經驗,去對照作者對該語言的介紹,產生了些許火花。
本書中的20語,全球各地官方語言分布狀況 資料來源<<二十種語言,另眼看世界>> |
【韓語】8,500萬使用人口。作者把介紹韓語的重點放在「擬態詞(發個音模擬事物的狀態特徵)」,但學藝不精的我,實在沒有機會使用到擬態詞,其實也看不太懂書中的發音分析,只好說說自己學韓語的經驗了。
韓語的圈圈直線方形都是各種母音與子音,組起來直接當文字,可以想像成,中文的注音符號拼組來直接就是中文字了,所以如果沒以長期持續接觸的話,實在很難一眼立即辨認文字(可以想像成,大人閱讀小一上學期的全注音課文,其實要花點時間拼音的)。雖然韓語有60%的字是從漢字而來,但韓語動詞、形容詞字尾變化、以及嚴格的敬語,困難度不在話下。
此外,水晶老師(我的韓語啟蒙老師)說,韓語要說得標準,得用「下巴發音」,嘴巴要張開,下巴要認真開合的意思!講中文的我們,太習慣用嘴形發音了,不信的話唸一下ㄓ、彳、ㄕ、ㄖ、ㄘ、ㄙ、ㄧ、ㄨ、ㄩ,有沒有發現自己嘴唇很忙,但上下排牙齒始終緊靠咬合著,不用動喔~
【德語】使用人口2億。作者說,在眾人心目中,德語是一種令人頭腦麻木的難學語言,不是智力挑戰,而是智力凌虐。德語的難,讓作者在這章節介紹一種評估語言「怪異」程度指標,德文自然名列前茅,尤其是複雜的語序,加了不少分數。
對我而言,德語最特別的是:字典沒有音標,怎麼會沒有音標!也就是說,德語發音是有規則且鮮少例外的,所以初學德文必須把發音規則學好。另外,德文還有個有趣的地方,一長串拉丁字母組成看不懂的字(德語的複合名詞中間沒有空格,所以會有rindfleischetikettierungsüberwachungsaufgabenübertragungsgesetz 這種怪物),但若照著發音規則拼讀唸出聲,有時會赫然發現自己怎麼在講英文喔!
【法語】2.5億使用人口。法國透過殖民傳播法語,使法語在中世紀一度成為世界強勢語言,但不像英語、西語、葡語在不同國家可以接納略有差異,法語的世界仍以法國語言為依歸,法國境內又以巴黎為依歸,一度極度打壓方言。
對我而言,法語的困難,除了動詞(時態、人稱等等)與形容詞(性別、單複數)的曲折,還有發音不規則,字尾的子音到底什麼時候發音,什麼時候又不發音啊!我的法語聽、說基礎並沒有打好,現在想想,可能是因為超過一定年紀(18歲,也說不定更早)後,無法完全靠聽力或環境去學習新的語言,多多少少需要透過母語做補充說明。可惜我的第一個法語老師是個完全不會講中文的法國人,太道地了,他不懂我的聽不出來,我不懂他的自然而然。
【中文】使用人口13億。本書20個章節我第一個看這章,因為想知道外國語言學家,會怎麼介紹中文。作者選了10個特色,例如:中文字從上往下寫、中文字基本上是圖畫、世界上有5萬個中文字、中文字與發音無關、中文字很適合玩雙關語(因為有同音不同字,讓中文使用者可以跳過「防火牆」)...等,看得出作者的主要發現跟心得,都是中文「字」有多難、多匪夷所思、跟口說有多脫節。
作者在這邊花了不少篇幅,介紹中文字的「象形」及「形聲」,整個讀起來很吃力,也可以看出,對中文非母語的朋友來說,中文字有多難理解了,甚至中文字典要怎麼查?竟然得用筆畫或部首,要是沒有一點點中文程度,連字典也沒法使用,真的讓人崩潰啊~這時候就一定要點播注音版的「生僻字」,向中文字致敬!
本書的每個章節每個語言名稱,都有個副標題。中文的副標題是「神話般的中文」,也形容中文字「靜靜坐在書頁上,氣勢逼人」,好在中文的文法簡單:幾乎沒有曲折變化,詞語都只有一種形式,單複數一樣,現在式、過去式、未來式一樣,主詞跟受詞一樣,名詞沒有性別,只有量詞難一點點。
【英文】擁有15億使用人口。這章節的寫法,是用對話式的一問一答,用對話的節奏感帶出想闡述的內容,主要圍繞在英文如何成為世界語言、有沒有競爭對手、英文某種程度其實沒那麼簡單...等。
中文有沒有機會超過英文,成為下一個世界語言呢?作者認為,沒有機會。主要因為英文使用人數已達一定人數門檻,其他語言已無機會成為新共同語言。此外,中文實在太難了,且文字效能太低。
讀到這裡,想到中文與英文有個共通性:沒有性別之分~不論是文法性別(例如德語、俄語有陰陽中性,阿語、法語有陰陽性),還是社會性別(例如日語、韓語),學習時都得花上加倍時間,使用時腦袋更是轉啊轉的。可見「簡單」是真真實實的王道,適用在任何事物上,包括語言、物品、功能設計、流程設計、甚至人生,放諸四海皆準。
Youtube頻道「老高與小茉」在「從狼孩預言看2045之後的人類命運」這支影片提到, 推測人類語言大約是7萬年前忽然產生的,人類學家也曾提出「關鍵期假說」,指出人類學習母語的關鍵期是5歲前,5歲前必須學會母語,否則就再也學不會了。另外有趣的是,這本英文書名為BABEL around the world on 20 languages,BABEL巴別,在狼孩這部影片最後也有出現喔~有沒有巧巧的!
喜歡語言,是因為透過語言可以認識這個世界,或是用對方的角度看世界。而接觸新的語言時,大家第一個學的詞彙是什麼呢?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、您好、早安嗎? 旅館學校老師讓大家學會用各國語言講「快點!」;學長說學語言要先學「買單!」,早安、您好都用不太到;同學教我學語言不要學單詞,要就學整句,且首先要學I’m lost without you.這等撩妹金句 (我唯一會的西班牙文完整句子就這句啊~)
最後,最後,讀完這本書除了跟著作者用不同視角觀察不同語言,也讓我想起好多年前偶在路上看到的一張海報,上面寫著「人類花2年學講話,花一輩子學閉嘴」,呵呵,是不是有點那麼悲哀,卻頗真實呢~
本書中的20語,全球各地母語人士分布狀況 資料來源<<二十種語言,另眼看世界>> |
作者: 賈斯頓•多倫 (Gaston Dorren)
譯者: 嚴麗娟
ISBN:9789862358030
出版社:臉譜
出版日期:2020/03/05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