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常方為常態,擁抱不確定 - 讀「機會效應」

By Lady E
作者:洪震宇 / 時報出版

翻到這本書,回想起是早前參與公司所提供的內部訓練活動時,被要求事先閱讀的書單,作者自稱此書是「不勵志的另類成功學」,在書中總共述說了十七位不同專業領域的人物故事,從深度訪談與長時間觀察中了解這些人物何時出現戲劇化轉折,進而帶動獨特的機會效應,而除了個人故事之外,作者更藉此釐清機會在成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,並試著發掘如何掌握機會,甚至製造機會。
此書有諸多人物故事交雜,並且穿插作者個人見解與歸納、或引述研究資料輔以說明,讀來看似略有點凌亂難以掌握重點,但作者頗為貼心的在講述六個技巧的章節末都作了摘要回顧。

不過就筆者讀後感想,覺得此書核心精華應可以「易」之道理一言以蔽之,天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,無常才是常態,因此不必害怕變動與不確定,不管面對一時的順境或逆境,保持開放與彈性,認真經歷並吸取每一刻的人生經驗就對了。

此外,也翻出了當時所記錄下來對書中深感認同的4個重點:
  1. 80/20法則:
    若組織讓員工100%時間都只能忙於工作,對創新或提高生產力毫無幫助,若能達到以80%時間完成規定的工作,20%時間可以鼓勵吸收新知、或碰撞出更多有創意的解決方案。
  2. 適度分心,創造洞察的機會
    普遍的社會價值觀褒揚專注力,然而書中提到的「隧道效應」,以及提到「幸運的人擅長發現自然產生的機會,但諷刺的是,他們之所以看得多,完全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太努力去看」,如雷貫耳,如果只一心埋首自己眼前的事物,那反而會錯過了頭上廣闊的天空、或周圍無限美好的風景。
  3. 正面看待絕境:
    面對絕境時會激發四個關鍵詞,改變原有的認知、洞察需求、連結自己的優勢、持續行動。因為人很容易養成慣性,有些困境的產生,正是因為陷入了舊有的模式當中,此時轉個彎,跳脫原有的僵化思維,往往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第一步,然而最難的也往往是這個第一步。
  4. 機會就在邊緣:
    書中的形容,邊緣象徵著不同圈子不同領域的交會點,是生態最為豐富多變、也充滿機會的地方,然而邊緣距離穩定的舒適圈太遠、充斥著陌生的人事物,因此認清這一點並準備好自己的勇氣,大膽擁抱邊緣的不確定性,不管下一步會是起或伏,踏出第一步就是轉機的開始。

除此之外,零散摘錄些書中內容要點供諸君參考,若覺得有被激發起興趣想更深入了解人物故事與論述,再考慮入手一讀吧:
  • 人生經常跟我們作對,不會跟我們預期的一樣,因此不要太執著,要學會多探索。
  • 我們容易自我感覺良好,總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努力,別人成功卻是因為運氣好;別人失敗是因為不夠努力,自己失敗則是運氣不好。心理學稱之為「基本歸因謬誤」,然而事實上成功的因素很複雜,涉及天時地利人和,還有無法控制的外在大環境。
  • 如果大事件的發生都是這麼物外偶然的,我們的人生小事件難道不也是如此?我們需要打開偶然之門,才能創造機會效應,前提是我們先得挑戰自己的慣性。
  • 生命是不能準備的,只有勇氣可以準備。所謂勇氣就是願意接受不確定的挑戰。
  • 成功,不能說的秘密:
    • 偶然與巧合就是成功的潛規則,事實上大部分的人生與事業往往受到隨機因素的捉弄與影響。但人類大腦的直覺,天生就喜歡為每件事物找出因果關係,很難接受不相干的隨機因素造成的影響。
    • 機運(Chance)源於古法語,從拉丁文cadere演變而來,原意「墜落」,是地心引力自然運作的結果;時機成熟了,自然就會墜落,代表機會是自然墜落到我們身邊。
    • 中國人對「機」的詮釋,就是事物的轉變處,如何當機立斷,就得洞燭先機,在「機」尚未發生前,就觀察到蛛絲馬跡,才能預作準備。
    • 本書主張逆風才有機會,但逆勢而為要有方法,因此作者歸納出六個方法。
  • 六種創造機會效應的能力:
    • 刻意製造混亂(Disorder)
      • 人生與職涯經常發生不按牌理出牌的狀況,混亂無序往往構成真實人生。
      • 與其等待混亂狀態被動因應,不如主動製造一些混亂狀況,改變一成不便的生活秩序,刺激自己進步。
      • 放下恐懼,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和實踐真正想做的事,體會它為生命帶來的改變。
    • 歪打正著,意料之外的發現(Discovery)
      • 「最好的事情,都是碰巧發生的,那就是人生。」
      • 不一定要具有多麼前瞻的未來透視眼,只要擁有發現的能力,就有改變現狀的機會。
    • 耕耘多元人脈(Diversity)
      • 職涯轉捩點,泛泛之交的弱連結往往比強連結更有幫助,因為離開同溫層,更能得到更多新知、機會與創新。
      • 真正的拓展人脈,是想辦法幫助他人更成功。
    • 正面看待絕境(Dislocation)
      • 棋子現在在什麼位置,已經改變不了,最重要的是下一步。
      • 絕境激發出四個關鍵詞:改變原有的認知、洞察需求、連結自己的優勢、持續行動。
      • 既然外在現實無法改變,就改變自我的心態。
    • 不斷自我顛覆(Disruption)
      • 如果只尋找熟悉的事物,你就不會發現意外的驚喜。
      • 外在對手隨時環伺,很難察覺,但是內在對手(自我)卻隨時可以察覺溝通。當自己開始感到志得意滿,或是即將達成目標時,就要儘早設定新的目標,培養新的能力,展開新的學習與探索。即使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自廢武功、砍掉重練,破壞原有的優勢也在所不惜。
    • 適度分心,創造洞察的機會(Distraction)
      • 分心是為了專心,是為了打破僵局,轉移焦點,產生頓悟,帶來洞察,在更好的方向專心。
      • 如果一直專注維持在已設定的既有目標,沒有花心思關注外在潛在機會與變化,最後可能只有三成機會能實現目標,因此要適當分心廣泛接觸了解,修正與確認目標,再全力投入,來回循環以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性。
      • 專心與分心並非兩難,而是相輔相成。
      • 為了避免陷入個人的主觀偏狹觀點,就需要多元觀點的衝擊與交融,對他人充滿好奇。
  • 結語
    • 「機會青睞有準備的心靈。」作者解讀心靈應該是兩種能力:位移與轉譯。
    • 位移是累積現場知識,在混亂狀態中,尋求歪打正著的發現,藉著不斷自我顛覆、改變僵化認知,並藉由適時分心,看到洞察的機會;轉譯是類似建立多樣化人脈網絡,在人脈結構洞之中,提供自己的獨特發現與情報,進行跨領域交流,相互啟發更多的創意。
    • 機會就是轉折的時機點,有轉折,就代表可能會改變現狀,帶來不確定性。
    • 機會就在邊緣,也就是人際網絡中不同圈子交界處,這樣的邊緣才有豐沛的機會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