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SET人生時間軸,嗯,讓我好好想想-讀「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」

 By Lady J

每個年歲都有迷惘,每個十字都有徬徨,自然,架上也總會有那麼本書,讓人忍不住對號入座而翻閱,<<三十三歲的逆襲:在不夠完美的人生裡,我允許自己軟弱卻依然認真生活>>、<<40歲,精采人生才開始: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>>,似乎每個年歲都可以當作書名出個幾本書,而且總是能創造些銷量,心有戚戚焉也好,指引方向也罷,別怕,讓我們直接把書名的數字拉高到100歲,看看能否對100以下的所有的數字免疫。


<<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>>的作者福澤喬,是台灣知名的日本政治經濟觀察家,用日本姓、英文名、中文寫作,寫下對日本社會的長期察到。日本在2005進入超高齡社會,高齡化、少子化、單身化是日本跟台灣的相同現象,當長壽不在是一種祝福,日本早了我們20年的經驗、現象或許可作為借鏡,也值得我們提前深思。


書中引用許多統計數據,台灣的部分,內政部、衛福部的幾個數據,蠻值得大家嚴肅面對:

  • 2020年,國人平均壽命81.32歲,國人不健康生存年數是8.41年。

  • 目前65歲以上長者,13.3%需要長照,81.1%表示患有慢性病,18.4%獨居。

  • 台灣預計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(65歲以上長者占全國人口20%以上)。

  • 2020年,65以上未婚、離婚、喪偶者計148萬人,40到64歲則有302萬人,共計450萬人,未來單身化的趨勢非常明確。


再來看一些日本的驚人統計數據:

  • 日本每5人就有1人高於70歲。

  • 3,500萬高齡人口中,有一半獨居。

  • 2020年65歲以上長者,有1/8的男性獨居,1/5的女性獨居。

  • 2017年每3組結婚新人就有1組以離婚收場。近幾年結婚未滿10年離婚的人數減少,但結婚超過10年離婚的人數,從1970年的不到5%,飆升到現在超過20%。

  • 20年後,日本會有20%-30%的人男女一輩子單身。


以下未按章節,整理比較有感的內容分享:


「一億總人數的孤獨」

繼英國設立「孤獨大臣」後,日本在2020年設置了「少子化大臣兼任孤獨孤立對策大臣」,主因之一是孤獨感導致日本自殺率攀升。日本的孤獨問題跨年齡層,主要由於日本的高壓社會運作模式,「不給別人添麻煩」、「拘謹」...等,很容易造成個體陷入孤獨 (前陣子新聞報導,東京每戶家庭平均人口跌破2人)。此外,疫情的影響,除了讓原本就淡薄的人際關係更脆弱,還包括女性自殺率飆升(增加的自殺人口有7成是年輕女性),長期被日本忽略的「家庭暴力」問題浮現,以及居家辦公形成居家孤島,導致大於70%的居家工作者身心失調。


關於孤獨這件事,這幾年讀的書多多少少從各面向討論孤獨,可惜功力尚淺,未能理清脈絡、做出歸結,之後會再專門做一篇心得跟大家分享。


長照問題

長照工作是勞力活,但薪資水準偏低,在日本約7,000日圓/天(約當1,700新台幣/天),年經人即使有心投入也無法長久,因而出現「老老看護(老人顧老人)」的現象。日本疫情肆虐初期的群聚感染,多爆發於老人安養場所、長照機構,可見長照資源與人手的不足。


然而,更容易被忽略的是對家人的長照,對主要照顧者的身心靈都是極大的負荷,卻是最容易被忽略、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群。依據統計,日本每年有將近10萬名40歲左右的中年勞動人口(女性占70%以上),必需離開原本的工作崗位,回家照顧自己的父母。又近年來為了照顧老人家導致失業、生活困頓甚是傾家蕩產、以及承受不了長照壓力,親手殺死父母在自盡的人倫悲劇時有所聞。


曾經和受過專業照護訓練的月子阿姨聊天,看她白天廚房鍋爐沒停過,同時照顧新生兒,晚上陪新生兒睡,每晚醒來3-5次都是家常便飯,要體力更要耐心,問她為何選擇照顧小孩而非老人,她說:新生單純可愛,妳的辛苦他們用微笑和吃飽喝足睡飽飽來回報,雖然累但心情是愉悅的; 但老人很歡很難溝通,妳怎麼做都不對,比顧小孩更費力,心情也總是郁悶。


社會問題

日本社會近年來出現了銀髮正義俠、暴怒老人、中年衝撞大叔,或是長者透過與外界的衝突,或小小踩一下法律紅線,來滿足想要被關注的內心需求,近年來65歲以上的刑事犯大增,70歲以上的刑事犯更是10年前的70.8倍。


此外,面對孤獨,有些長者透過客訴(奧客霸凌)來排解心中的孤獨或刷存在感,造成企業營運上的困擾,也有長者寧願與陌生人來往,甚至甘願被詐騙,只求至少有人可以互動,也是無緣社會(失去與公司連結的社緣、與家族連結的血緣、與故鄉連結的地緣,)的現象之一。


再則,嚴重的價值觀差異,是隱形的世代危機,頑固老爹倚老賣老,年輕人甚至稱長者為「老害」,對長者充滿敵意。


講到社會問題,就不能不提到百萬繭居族、啃老族寄生邊緣社會了。日本15-64歲人口中,有115萬人待在家裡足不出戶達半年以上,這數字未包含在家做家事、帶小孩、照顧老人的日本女性,如果一併納入,繭居族的數字會暴增。其中,中高年繭居族/啃老族(約61.3萬人)大約從20多歲就把自己關在家裡,被稱為「八O五O問題」或「七O四O問題」(前2個數字是父母的年紀,後2個數字是孩子的年紀),由於並無謀生能力,父母過世後,積蓄用罄又無法自理生活而死亡的案例並不罕見。


孤獨帶來商機

孤獨商機,是我非常看好也非常有興趣的一塊,雖然本書所列諸項不在我的興趣範疇,也從未想過,但卻是值得參考的進行式喔~

  • 聲音戀人:2020年底出現的新行業,針對居家上班族提供聲音服務,由受過發音與心理諮商訓練的「聲音戀人」,透過line聊天室與客戶互動。半小時收費約新台幣722元,聲音戀人抽成一半,約新台幣360元(算了,好難賺,不值得斜槓)。

  • 「孤獨死」商機:「孤獨死」係指在家中自然死亡超過2天沒被發現,每年超過28,000個案例,檢察官相驗後,物品整理與清理工作會交給特殊清潔公司處裡,「遺物整裡」行業相應而生,除非家屬有特別要求,否則清理後的物品由業者自行處分,業者多轉手銷售至開發中國家,每年創造百億美元的營業額。

  • 生前整理:老年斷捨離的盛行,或許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有關,銀髮族已成為二手市場拍賣大戶。日本人把超過1年以上沒有使用的物品,稱為隱藏資產,是日本長者的第三大資產(僅次於不動產、金融商品),在有生之年處理/拍賣自己的物品/收藏,除了不想在死後再成別人麻煩,也可以透過商品買賣與人互動,還可以有一小筆收入,一舉數得。


人生下半場的各種可能

  • 青銀共居:2003年由幾個法國NPO提出的構想,實驗成功後獲荷蘭、比利時等國跟進。日本在2年前引進,由長者以極低租金提供年輕人與長者同住一個屋簷下。年輕人減輕了城市居住的資金壓力,長者也獲得照應及互動,但跟室友相處總是需要時間磨合,尤其年輕人可能也會對照顧長者有一定程度的擔心與壓力。

  • 合租公寓:原本學生為了省錢的合租公寓,在日本超過40歲的單身女子生活圈已流行起來,2019年有4,000棟以上。

  • 熟年離婚:離婚不是終點,而是追求幸福的開始,且主導權多在女方手上,連比爾蓋茲與貝佐斯也加入,熟年離婚的趨勢應該有全球化現象。

  • 中高齡線上交友盛行:中高齡單身族群婚配APP爆紅,APP業者表示,人生觀、價值觀是否符合也是中高齡者考量的標準。

  • 健康俱樂部:日本電視劇<<熟男孩還不結婚>>男主角53歲堅持不婚,他說:「人生如果能活100年,必然會迎接人生的第二個階段,但我認為結婚與否和人生第二階段的幸福無關」。人生下半場,或許興趣更重要了,而社區的健身俱樂部,正發揮了凝聚的功能。退休長者在此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籌組小型社團,一起運動更有動力之外,也拓展了社交圈,精神上不孤獨,也避免與社會脫節或被孤立。

  • 高齡網紅竄起:專業的高齡網紅,會自己錄製、剪片,跨足經營Youtube,、Podcast,甚至有自己的App。

  • 活到老學到老:日本有為中老年人設立的熟齡大學,是認真的鑽研知識,而不是選幾堂有興趣的課聽聽喔~


前面提到很多日本高齡化社會相應而生的名詞,除此之外還有下列幾項,未來在看日本社會現象資料時可能遇到,也記錄一下

  • 終活:走到人生終點前應該做的事。

  • 多死社會:整個社會人口死亡率大於出生率。

  • 直葬:不經告別式,死亡當天即火化。

  • 孤食問題:高齡獨居老人每天孤單獨自用餐。


當人類平均壽命增加,我們正面臨的是前所未有、無從參考的時間軸,這2年疫情打亂了生活方式/節奏、社會秩序、世界運作,今年再加上元宇宙來亂 (面對寂寞經濟,靠的是讓大家現實生活更寂寞),看似混亂一片爛泥一攤,但換個角度想,或許正是老天爺給人類一個打掉重練的機會,讓我們靜下來內觀自我,重新思考/調整人生時間軸,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下半場? 什麼樣的人際關係? 如何與自己相處? 如何面對孤獨? 當我們看得更遠,放得更空,或許能更包容,更不執著不定義不強求,更活在當下,隨遇而安。


作者: 福澤喬 

出版社:平安文化

出版日期:2021-12-6

ISBN:9789865596507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