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我好近又好遠的商機無限--讀「聲音經濟」

By Lady J

必須承認,最初是因為視力越來越差,但想讀的書越來越多,索性一直嚷嚷著有誰要來開發有聲書市場。緊接著,想好好聽一集podcase時,耳邊卻永遠有環境音、噪音蓋過podcaster的聲音,經常需要專心思考或做筆記時,發現聽podcase需要的環境條件,居然跟讀書一模模一樣樣,於是開始留意到語音市場,跟機器對話、使喚機器撥接電話、收發email、找資料等聲控功能倒還真不是我所想。


對許多開始接觸語音的人來說,語音最大的好處是「可以邊做其他事情邊聽」,一邊倒咖啡一邊聽Alexa報告今天的行程,一邊洗碗一邊聽clubhouse尬聊,一邊開車一邊聽podcase(根據研究,邊開車邊看手機的注意力渙散程度,跟酒駕一樣,就不知道邊開車邊認真聽內容時,是否會像微醺的少女,偶爾闖禍XD)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活方式也讓我們注意到了「聲音」,居家隔離、居家辦公、遠距教學...讓人們被螢幕綁架(自願或被迫),眼睛壞光光,也讓大家意識到,或許該讓耳朵分擔點工作量了。


隨著語音科技的進步,語音相關裝置的普及與「聆聽」習慣的擴大,讓我們熱烈歡迎「語音時代」的來臨~我相信繼智慧型手機後,久違能夠顛覆/衝擊/再次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方式、創造新價值/新市場的下一場科技革命,非語音科技莫屬了!


<<聲音經濟>>這本書,結構編排有點亂,但基本上就是繞著「聲音/語音市場與科技」這著主題打轉,書中還穿插了2場作者與相關技術業者的對談紀錄:「從語音廣告中看見語音科技的未來」 及「 語音科技新企業座談會」,從對談方式中一探語音技術的趨勢,以及人類未來生活可能的樣貌。有些技術含量偏高的內容,我心有餘而力不足,就直接跳過了,僅歸納幾個印象深刻的重點如下:


聲音的特色

資訊大致分為2種,一種是「用手製作,用眼睛接收的資訊」,例如文字、圖片、影片等,另一種則是語音這類「用嘴巴製作,用耳朵接收的資訊」。作者認為,語音的特色是乘載著「傳播者的情緒」,能傳達情緒與意圖,是以人為本的媒體,後製幅度少(較影片少),更能呈現一個人的個性,直接傳達說話者本質。作者說:「語音是一種個人化的媒體,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就能立刻傳播,而且也容易傳達傳播者的個性、生活哲學、思想等個人魅力。」我不確定是否真的不需要花太多力氣,但我相信個人魅力絕對是關鍵,比在影音世界更需要特色與辨識度,想像一下youtuber或直播主如果拉掉畫面只留下聲音,或是轉戰 podcaster,我們願意花多少時間聽他們的節目呢?


Podcast市場

語音內容大致分3種:1. 像廣播節目一樣由專業人士製作; 2. 像clubhouse 一樣的語音直播或語音閒聊; 3. 像作者經營的Voicy在做的,個人把自己說的話儲存下來,製作成類似語音部落格的內容。作者認為,podcast市場的成長與成熟有幾個必要條件,裝置方面,除了智慧型手機外,還有智慧喇叭,以及搭載麥克風的無線耳機。至於適合投放哪類廣告,參考的不是聽眾屬性之類的數據,而是節目的性質,例如金融主題的podcast,聽的人應該對金融有興趣,所以要投放金融類型的廣告。(聲音經濟下的廣告可以有多一些討論,我們在後面的章節聊。)


語音科技的進展&在各領域的革命

語音科技的發展,目前最主要聚焦在語音辨識與深度學習。刻正快速應用與發展的產業包括:

  • 醫療:利用患者的談話語調(或咳嗽聲)來診斷憂鬱症、失智症、帕金森氏症等疾病。

  • 行銷:根據聆聽者手邊正在做的事情或當下的心情,投放個人化的語音廣告。

  • 金融:以聲紋認證取代傳統的密碼與繁瑣的資料確認。(方便代價就是,聲音詐騙、深度偽造的技術,也將超乎想像。)

  • 長照:減低高齡者對操作科技產品的障礙,提供更多精神與情感上的支持。毋庸置疑,高齡市場是聲音經濟最具潛力的市場。

其他應用領域例如:土木工程、工廠、醫療現場等領域,開始出現使用語音製作紀錄與文件,尤其讀過書籍提到,醫護人員花了大量的時間製作醫療紀錄文件,甚至超過照顧病患的時間,因此,期待語音辨識功能可以更精確更智慧地快速進步,畢竟需要耗費人工白來紙黑字紀錄的地方,挺多的~


隨著物聯網的發展,總有一天,所有家電都會安裝語音助理。用語音操作,得到語音回覆的生活正在開始,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應該會對「出一張嘴」習以為常,跟機器對話變成日常,會不會跟機器對話的次數遠大於跟人類對話呢?!


語音行銷的難度或許就是商機所在

當廣告與自己正在做的事相符的那一瞬間,帶來的衝擊非同小可。目前語音廣告較適合無形商品(例如金融、保險、求才、群眾募資、應用程式),消費財也逐漸增加中。


但有別於網路行銷,使用者的行為數據在網頁中可以被追蹤,例如先點選哪個頁面的那個位置,再移動到哪個頁面等,但語音內容卻難以追蹤聽者如何反應、聽到的聲音又如何影響行為,可以說,語音廣告目前沒有通往成果的導線

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分析技術在語音科技的進步中特別重要,例如「分析接收者行動(聽到的人有什麼反應)」的技術,此時需要用到「跨裝置歸因分析」, 比對跨多個裝置的數據(例如iphone + Apple watch + Apple…)推測出「間接轉換率」。如果能「知道什麼樣的語音能影響聽者產生什麼行動」,語音廣告的可能性就更大了,或許語音SEO也指日可待,屆時,搜尋結果的順序就更重要了!試想進入語音客服,等待語音依序念出選項時,是否特別焦慮?也難怪有些人堅持在台北市生小孩,為的是給孩子領個A開頭的身分證字號,作為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:「您的身分證字號開頭A請按1,B請按2…..」


語音行銷精準度的進步,雖然將會是科技的一大步,但仔細想想卻挺可怕的,跨時間跨裝置分析人類行為,代表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、分析,甚至進一步神準預測下一動?(都你在說,那人生給你過好了!也說不定AI取代人類,約莫也就這回事...)


耳機技術目前的局限

耳機不只是聆聽用的裝置,也將逐漸發揮如同戴在耳朵上的小型電腦。只是,只有在耳機能獨立通訊的時候,才能對人類生活習慣帶來劇烈的變化,例如「接近」手機的功能。要知道,透過網路傳送聲音非常耗電(所以幾乎所有智慧喇叭都必須一直插著電),耳機要能獨立通訊,耗電量就會增加,以現在科技看,電池應該會相當大顆,就看未來電池技術如何進步了。另外,耳機再怎麼進步,也無法完全取代手機,有些功能/工作,用視力比聽力方便多了,例如選單功能,眼睛掃過就大致知道選項,可以立刻選填,但跟著語音指示一步步操作,逐一念完選項,會抓狂吧?因此目前看來,不論耳機技術如何進展,應該仍無法完全取代手機。


真的嗎?不一定吧….

作者提出的部分論點,我存疑或沒法完全同意,或許呈現的是日本整體環境,也或許是個人體會不同,總之條列如下,留給看倌自行判斷了。

  • 進入語音科技的世界後,取得資訊所需的勞力與時間更加減少,即便不被螢幕綁架,也能隨時隨地獲取資訊。

  • 利用語音傳播訊息非常輕鬆簡單,也不花時間。直接傳達想到的事情,比編輯後的內容更有價值,不必整理儀容與周遭環境,沒有特殊器材也無所謂,只需要手機錄音功能,就能立刻錄音傳播。

  • 忙碌的職業婦女沒有時間好好寫文章,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,也沒時間停下工作/家事/育兒仔細閱讀文字資訊,所以能夠「邊做其他事邊聽」的語音內容最適合他們。

  • 來自耳朵的資訊,能夠不引起反感地慢慢透,因此品牌宣傳效果也較高。


人類是種「停不下來」的有趣生物,腦袋停不下來、眼睛停不下來、手指頭停不下來,發現忙不過來時,不是喊停,而是叫耳朵快來一起停不下來,好像深怕一但停下來,地球就不轉動了似的。雖然目前為止,聲音經濟還是有他的局限,例如本書提到的:選項、身份核實、廣效效益追蹤/認定,但問題之所在,商機之所在!這商機離我很近,因為確實感受到需求與趨勢,也離我很遠,因為我沒技術也不知道誰有技術,或許只能再次被衝進浪裡,跟著載浮載沉,看著潮起潮落,但無妨,哪天回到岸上回頭望,或許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


作者:緒方憲太郎 

出版社:商周出版 

出版日期:2022/04/14

ISBN:9786263182226


留言